2月28日,香港英皇集團在北京三里屯新開了一家影城,普通人肯定覺得,不就是新開一家電影院嘛,有什么可報道的。
呵!其實不然,這可不是普通的商業(yè)活動,而是一場中國電影界的超級盛會。
英皇掌門人楊受成親自操刀,拉來了一票重量級大咖撐場面,場面豪華得讓人咋舌,甚至比《》在香港的首映禮還要搶眼。
現(xiàn)場照片一曝光,立馬炸開了鍋——從這些大咖的站位中,就可以看出他們的江湖地位,啡哥就來扒一扒這場盛會。
一、開業(yè)盛況:星光熠熠,完勝《哪吒2》首映禮。
楊受成大手一揮,邀請了成龍、張藝謀、馮小剛、謝霆鋒、葛優(yōu)、張國立、管虎、劉雅瑟等一眾電影圈頂流到場助陣。
這陣容,簡直就是中國版的“奧斯卡紅毯”,星光閃耀得讓人睜不開眼。說句實話,這場面比春節(jié)檔大熱電影《哪吒2》在香港的首映禮還要炸裂,氣勢完全碾壓!
看得出來,楊受成可不是隨便搞搞的。他在現(xiàn)場放出豪言:“我對中國電影市場十分有信心!”
要知道,去年自暑期檔之后,內(nèi)地大盤一路下滑,直到春節(jié)檔才真正止跌了,放眼望去,絕大部分票房產(chǎn)出光靠《哪吒2》了。
內(nèi)地很多電影院春節(jié)檔收入抵得上全年,所以,在如此不景氣的情況下,英皇又在北京開了一家電影院,說明楊受成是真的對中國電影市場有信心。
據(jù)悉,這家影城從去年年底試營業(yè)開始,票房就一路飆升,多次登頂北京市單日票房榜首。
楊受成如此大手筆請來這么多重磅人物前來助陣,目的就是為以后香港電影在內(nèi)地做首映禮鋪好路。
二、站位玄機:誰才是影壇真正王者?
英皇影城開業(yè)典禮現(xiàn)場照片一流出,網(wǎng)友們就炸開了鍋,大家紛紛化身“站位偵探”,從大咖們的排排站中分析他們的江湖地位。
結(jié)果一看,果然暗藏玄機!
站在正中間的C位三人組,堪稱中國影壇影響力巔峰象征,他們分別是楊受成、傅若清和成龍。這三個人往那兒一站,氣場直接拉滿,妥妥的C位擔當。
楊受成:英皇集團的掌門人,商業(yè)帝國的締造者,也是北京三里屯太古里商圈的英皇電影城開業(yè)典禮東道主。
他從1942年一個小小的鐘表零售商起步,把英皇打造成橫跨地產(chǎn)、金融、娛樂等多個領(lǐng)域的巨無霸。他的地位,在商界和娛樂圈無人敢撼動。
82歲的楊受成,深藍西裝、黑框眼鏡,看似儒雅,實則是這場盛宴的絕對核心。從《》到《》,英皇電影早已從港片“扛旗者”轉(zhuǎn)型為華語電影國際化的推手。
傅若清:這就是不用說吧,中影一把手,他的位置代表著中國電影國家力量,中影不僅是電影制作和發(fā)行的巨頭,更是政策資源的掌控者。
傅若清的到場絕非偶然。中影與英皇的合作由來已久,從《》到《志愿軍:雄兵出擊》,雙方在主流大片上早已深度綁定。
傅若清的C位,象征著政策與市場的雙重認可——英皇的“影城+”模式,正在打通商業(yè)與主旋律的任督二脈。
成龍:71歲的功夫巨星,全球華人電影的活招牌。從《醉拳》到《》,他的名字就是中國電影的一張通行證。即便年過七旬,他的影響力依然無人能及。
成龍不像李連杰那樣處于半退休狀態(tài),而是一直活躍在中國影壇,看這神清氣爽的樣子,再打十年完全沒有任何問題,其電影資源排期更是到了2035年。
成龍身著米色運動套裝、花白頭發(fā),仍是當之無愧的影壇江湖大哥,他這次是從美國專程飛來參加開業(yè)典禮的。
成龍的存在,既是港片黃金時代的余暉,也是英皇國際化布局的金字招牌。他的站位,暗示著港圈資本在內(nèi)地市場的話語權(quán)從未褪色。
這三位站在C位,分明是在告訴所有人:商業(yè)、官方和明星效應,這三股力量是中國電影江湖的頂梁柱。
三、導演絕代雙雄。
緊挨著C位的,是中國電影界的兩大導演泰斗——張藝謀和馮小剛。這兩位往那兒一站,代表的是中國電影的創(chuàng)作靈魂。
張藝謀:從《紅高粱》到《英雄》,再到奧運會開幕式的驚艷全球,他的作品不僅票房炸裂,還在國際上拿獎拿到手軟。他是中國電影藝術(shù)的標桿,地位無可爭議。
74歲的張藝謀,棒球帽配黑色夾克,看似隨意,實則精心設計。作為內(nèi)地導演“一哥”,他的站位既是對英皇的站臺,也是對市場風向的試探。
從《狙擊手》到光線的《三體》,張藝謀需要資本,資本也需要他的藝術(shù)光環(huán)。
馮小剛:以《》、《》等作品聞名,他的喜劇風格和現(xiàn)實主義題材,開辟了中國電影的另一片天。他的影響力,更多體現(xiàn)在對普通觀眾的深刻觸動。
一身全黑西裝的馮小剛,顯得格外重視。
近年來,他的作品熱度下滑,但站位仍緊貼C位。這或許與英皇早年投資《非誠勿擾》《唐山大地震》的舊情有關(guān),更暗示合拍片仍是利益剛需。
這兩位站在C位旁邊,既是對他們導演地位的肯定,也預示著創(chuàng)作力量在中國電影中的核心地位。
但有趣的是,張藝謀偏藝術(shù),馮小剛重商業(yè),他們的風格截然不同,這次同框,會不會預示著某種合作or競爭?
啡哥突然奇想,如果請來陳凱歌,這三足鼎立狀態(tài),該如何站位呢?
四、港圈VS京圈。
再往兩側(cè)延伸。
右側(cè)英皇新勢力,代表著英皇未來的希望與野心。他(她)們分別為謝霆鋒、劉雅思和霍汶希。
謝霆鋒:演員、歌手、商人,多重身份加持。
44歲的他一身白襯衫、墨鏡,保養(yǎng)得宛如少年。從《》到首次執(zhí)導的《新警察故事2》,謝霆鋒早已從當年的小鮮肉蛻變?yōu)橘Y本新寵兒。
他在現(xiàn)場說:“英皇電影城更像是我們電影人的家?!边@話聽著暖心,但也透露出他作為英皇“金字招牌”的自信。
楊受成與他共同為醒獅點睛的環(huán)節(jié),更是坐實了謝霆鋒在未來香港影壇的地位。
劉雅瑟:英皇的新生代藝人,年輕有活力,她的出現(xiàn)象征著英皇在培養(yǎng)新人上的決心。
霍汶希:英皇北京文化發(fā)展行政總裁,英皇高管中的靈魂人物。她在幕后操盤多年,是英皇娛樂崛起的功臣之一。
她的白色大衣與長發(fā)披肩,不僅是顏值的擔當,更是幕后權(quán)力的象征——從藝人經(jīng)紀到項目操盤,她才是真正的英皇背后隱形大佬。
這三人站在右側(cè),分明是楊受成在向外界展示,英皇不僅有輝煌的現(xiàn)在,還有光明的未來。
謝霆鋒將來要扛起英皇電影大旗,劉雅瑟作為重點培養(yǎng)對象,香港影壇需要后繼有人,這就是目前英皇“港圈”布局。
再看左側(cè),張國立、葛優(yōu)和管虎三位大咖,代表的是京圈電影文化。
張國立:演員、導演、制片人,全能型選手。他的穩(wěn)重和資歷,讓他成為京圈的中流砥柱。
70歲張國立仍以黑色西裝搭配牛仔褲亮相,他的“不顯老”恰如京圈在主流市場的長青地位。從《》到《老炮兒》,他的每一次轉(zhuǎn)身都與政策風向緊密綁定。
葛優(yōu):以《活著》、《》等經(jīng)典作品聞名,還是馮小剛賀歲喜劇當家男主角,他的表演風格獨樹一幟,是中國電影的“國民臉”。
67歲葛優(yōu)被認定為內(nèi)地“喜劇之王”,他以皮衣棒球帽造型登場,松弛中自帶鋒芒。他的站位,暗示著京圈在商業(yè)與藝術(shù)間的平衡——既能扛票房,又能拿獎項。
管虎:導演,《老炮兒》、《八佰》的締造者,他的作品充滿京味兒,又不失現(xiàn)代感。
56歲管虎,身高優(yōu)越、西裝拉風,代表京圈的“新銳力量”。他的存在,或許預示著英皇未來將加大對現(xiàn)實主義題材的投入。
張國立、葛優(yōu)、管虎三人組成的“京圈鐵三角”站在左側(cè),既是對京圈電影文化地位的認可,也展現(xiàn)了北京作為中國電影重鎮(zhèn)的深厚底蘊。
五、結(jié)語。
一場開業(yè)典禮,半部中國影壇史。
從楊受成的資本帝國到傅若清的官方背書,從成龍的江湖余威到謝霆鋒的嫡系上位,這場站位之爭早已超越娛樂范疇,成為華語影壇璀璨明星。
未來,當觀眾走進英皇影城的IMAX激光廳時,或許不會想到:銀幕上的光影傳奇,永遠不及幕后江湖的萬分之一精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