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因演員李現(xiàn)分享的“打鳥”作業(yè)而引發(fā)熱議,正式登上了熱搜榜單。尤其是在古裝劇《國色芳華》中,李現(xiàn)飾演的“花鳥使”蔣長揚,更是以其為皇家搜羅奇花異鳥的形象讓觀眾印象深刻。隨著李現(xiàn)的熱度上升,與其相關的“打鳥”話題也成為了這個春季的熱門討論。以至于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部甚至在官方微博轉(zhuǎn)發(fā)了相關報道,稱李現(xiàn)以個人魅力帶動了#玉淵潭打鳥#等多個話題,很快在網(wǎng)絡上火出圈。 那么,究竟“打鳥”是什么?如何才能文明地進行觀鳥活動?讓我們一探究竟。
什么是“打鳥”?
“打鳥”并不是字面上的鳥類捕殺,而是一種攝影術語。它主要指利用長焦鏡頭,遠距離拍攝鳥類。這個過程需要攝影師精準的對焦、豐富的耐心和一定的技巧。英文中“shoot”一詞在攝影的語境中常常和“打鳥”相混淆,因此引發(fā)了誤解。但需要特別強調(diào)的是,真正的“打鳥”是為了欣賞和記錄,而絕非傷害。
反之,字面意思上的打鳥,如使用彈弓捕獵鳥類,就涉及法律責任了。就拿四川的一個案例來說,上個月兩人在公園用彈弓射擊鳥類,最終被依法處理的事件,便是一個警示。根據(jù)《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》,獵捕者需遵循嚴格的規(guī)定,勿隨意捕捉、傷害鳥類。再次強調(diào),拍鳥和打鳥在意義上有本質(zhì)的區(qū)別,愛鳥人士也呼吁大家更改用詞,提倡用“觀鳥”或者“拍鳥”更為合適。
“打鳥”熱潮引起的多地文旅關注
全球目前有大約11000種鳥類,而中國擁有1500種鳥類,隨著李現(xiàn)的影響力,這股“打鳥”熱潮吸引了多個地方文旅部門的關注,它們紛紛利用這一機會進行宣傳,吸引觀鳥愛好者。例如:
- 天津七里海濕地被譽為鳥類的天堂,國家級珍稀鳥類如東方白鸛、白鶴等在這里棲息,是候鳥的重要中轉(zhuǎn)站。
- 廣西崇左的弄崗自然保護區(qū),森林覆蓋率達到98.8%,是天然氧吧,適合各種鳥類棲息。
- 湖北以“千湖之省”的名號著稱,湖泊密布,自然環(huán)境極其適合鳥類棲息。
- 云南大理作為一個熱門的觀鳥勝地,豐富的鳥類資源吸引著無數(shù)的攝影愛好者。
春日的陽光正好,觀鳥成了新的戶外熱潮,越來越多的愛好者紛紛加入。
文明觀鳥的重要性
隨著“打鳥”現(xiàn)象的發(fā)展,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如何文明觀鳥。以下是幾個基本守則:
- 保持距離,避免干擾。在觀察或拍攝野生鳥類時,要與鳥兒保持安全距離,避免大聲喧嘩和追逐。
- 反對誘拍、棚拍行為。真實的鳥類觀察應在自然環(huán)境中進行,誘拍和棚拍行為極有可能危害鳥類生存與繁衍。
- 保護體態(tài)與棲息地。在任何觀鳥活動中,遵守地方的管理規(guī)定,不破壞樹木等生態(tài),保護鳥類的棲息環(huán)境。
- 個人安全。前往觀鳥地點時要注意自身的安全,并尊重當?shù)氐娘L俗習慣。
如果您對觀鳥產(chǎn)生了濃厚的興趣,那么入坑準備就不能少了。
- 裝備要求:并不需要高價位的裝備,初學者只需要一部價格在1萬元左右的簡單相機加上一支長焦鏡頭,就能滿足基本需求。
- 推薦觀鳥勝地:如黃(渤)海濕地的鹽城和丹東、珠峰腳下、秋天的張掖黑河濕地、冬天的鄱陽湖等,都是非常理想的觀鳥之地,機遇多多。
李現(xiàn)的“打鳥”風潮不僅點燃了更多人對鳥類的熱愛,更讓我們關注起了生態(tài)保護的重要性。每一位觀鳥愛好者都可以在這場生態(tài)與藝術的盛宴中,找到屬于自己的樂趣。只要懷揣著一顆向往自然的心,無論是資深的鳥類攝影師還是新手小白,都可以在這條路上越走越遠。
總之,文明是觀鳥的首要準則,熱愛是每位觀鳥愛好者的共同責任。希望在這春暖花開的季節(jié),大家都能享受觀鳥所帶來的樂趣,同時意識到保護環(huán)境的重要性。這不僅是愛鳥,更是對自然的熱愛與尊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