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“委員建議 15 歲以下學生禁用智能手機” 這一話題如同一顆重磅炸彈,在社會各界引發(fā)了熱烈討論。這建議乍一聽,似乎挺有道理,畢竟如今智能手機在學生群體中泛濫,帶來了不少讓人頭疼的問題。但仔細一琢磨,又覺得事情沒那么簡單,這建議到底是 “良藥” 還是 “猛藥”,能不能真正解決學生過度依賴手機的問題呢?今天咱們就來嘮嘮。
先看看智能手機在學生生活里有多 “瘋狂”。走進任何一所學校,課間休息時,你會看到啥?一群群學生腦袋埋在手機屏幕前,眼睛瞪得老大,手指在屏幕上飛速滑動。有的沉迷于短視頻,被那些搞笑段子逗得哈哈大笑;有的沉浸在游戲世界里,緊張兮兮地操控著角色沖鋒陷陣。
有這么一所學校,老師為了整頓課堂紀律,專門設立了一個 “手機收納箱”,要求學生上課前把手機交上去??煽傆心敲磶讉€ “機靈鬼”,偷偷藏著備用機,上課的時候就躲在桌下玩得不亦樂乎。
老師發(fā)現(xiàn)后,沒收了手機,結果學生還滿臉不服氣,振振有詞地說:“沒手機我咋查資料學習呀!” 嘿,這借口找得,好像手機就只是用來學習似的。
還有更離譜的。有個家長愁眉苦臉地跟我講,他家孩子原本是個品學兼優(yōu)的好學生,自從有了智能手機,整個人都變了。每天放學一回家,書包一扔,就窩在沙發(fā)上抱著手機,雷打不動。作業(yè)敷衍了事,成績更是像坐滑梯一樣,直線下降。家長著急上火,好說歹說,孩子根本聽不進去,甚至為了手機跟家長大吵大鬧,家里鬧得雞飛狗跳。原本溫馨的家庭氛圍,因為這小小的手機,變得烏煙瘴氣。
當然,咱也得承認,智能手機不是一無是處。在學習上,它確實能幫上大忙。比如,遇到不懂的知識點,打開學習軟件,海量的資料、詳細的講解立馬呈現(xiàn)在眼前;在線課程更是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,讓學生隨時隨地都能接受優(yōu)質教育資源。疫情期間,要不是有智能手機,孩子們上網課都成問題,學習進度得落下一大截。
可問題在于,對于 15 歲以下的學生,他們的自控力就像剛學走路的孩子,搖搖晃晃,弱得很。一旦碰上智能手機這 “誘惑大魔王”,很容易就被迷得暈頭轉向,深陷其中無法自拔。
網絡世界紛繁復雜,各種信息魚龍混雜,有些不良信息就像隱藏在暗處的 “毒蘑菇”,悄無聲息地侵蝕著孩子們純真的心靈。
有些學生沉迷于暴力游戲,變得脾氣暴躁、行為沖動;有些孩子熱衷于刷一些毫無營養(yǎng)的短視頻,思維變得淺薄、注意力難以集中。
提出這建議的委員,出發(fā)點肯定是好的,一心想著為孩子們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。他們覺得,15 歲以下的孩子正處在身心發(fā)育的關鍵時期,過多接觸智能手機,不僅影響學習成績,還會導致視力下降、社交能力退化等一系列問題。禁用智能手機,能讓孩子們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學習和現(xiàn)實生活中,培養(yǎng)興趣愛好,增強社交能力,就像把孩子們從虛擬世界的泥潭里拉出來,重新放回充滿陽光和活力的現(xiàn)實世界。
然而,這建議一拋出,質疑聲也隨之而來。有人覺得,這做法簡直就是簡單粗暴的 “一刀切”。在如今這個數(shù)字化時代,智能手機已經像空氣和水一樣,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,完全禁止 15 歲以下學生使用,就好比讓他們穿越回古代,與時代脫節(jié)。而且,學生們在學習和生活中,確實有使用手機的需求,比如跟家長保持聯(lián)系、查閱學習資料等。要是直接禁止,給學生和家長帶來的麻煩,估計能堆成一座小山。
還有人諷刺說,就靠禁用智能手機,就能解決學生的所有問題啦?學生成績下滑、身心健康出問題,難道全是智能手機的錯?
有些家長自己整天抱著手機刷短視頻、玩游戲,卻要求孩子遠離手機,這不是典型的 “只許州官放火,不許百姓點燈” 嘛!再說了,就算沒有智能手機,學生們也可能沉迷于其他電子產品,比如平板電腦、游戲機。單純禁止智能手機,就像在熊熊燃燒的大火上蓋了一塊小木板,根本無法從根源上撲滅 “沉迷電子設備” 這把火。
另外,也有人批判道,這建議完全忽略了學生的個體差異。有些學生天生自律性強,能夠把智能手機當作學習和娛樂的得力助手,合理安排使用時間;而有些學生則缺乏自控力,容易沉迷其中。應該根據(jù)學生的不同情況,制定個性化的管理辦法,而不是一竿子打翻一船人,統(tǒng)統(tǒng)禁止。
消息在網上傳開后,網友們瞬間炸了鍋,各種觀點激烈碰撞。
一部分網友對委員的建議舉雙手贊成,他們說,現(xiàn)在的孩子對手機依賴太嚴重了,小小年紀就戴上厚厚的眼鏡,身體素質也大不如前,都是手機惹的禍。禁用智能手機,能讓孩子們多去戶外活動,跑跑步、打打球,鍛煉身體,還能培養(yǎng)閱讀、繪畫等興趣愛好,豐富精神世界。沒了手機的干擾,孩子們學習時更專注,成績說不定能突飛猛進。
另一部分網友則堅決反對,他們認為,智能手機已經是現(xiàn)代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全面禁止不切實際。家長和老師應該承擔起引導的責任,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手機使用觀念,而不是簡單粗暴地禁止。可以制定詳細的規(guī)則,限制學生使用手機的時間和內容,讓他們學會自我管理。而且,學生在使用手機過程中,能提升信息素養(yǎng)和科技能力,這對他們未來融入社會、適應科技發(fā)展至關重要。
還有一些網友想出了折中的辦法。他們提議,學校和家長可以給學生配備專門的 “學生手機”,這種手機功能簡單,只能滿足基本通訊和學習需求,沒有游戲、短視頻等容易讓人沉迷的娛樂功能。這樣既能保證學生與家長的聯(lián)系,又能讓他們利用手機輔助學習,還避免了沉迷其中。
從這件事可以看出,智能手機的普及給學生成長帶來了全新的挑戰(zhàn),如何引導學生正確使用手機,成了學校、家長和社會共同面臨的一道難題。委員的建議雖然有些極端,但也揭示了當前學生使用智能手機存在的突出問題。我們不能盲目地否定或肯定這一建議,而要冷靜思考,探尋更合理有效的解決之道。
對于學生來說,要清楚認識到智能手機的利弊,學會自我約束,讓手機成為成長路上的助力,而不是絆腳石。對于家長和老師,要肩負起教育引導的重任,幫助學生樹立正確觀念,培養(yǎng)他們的自控力和自律性。
在這個科技飛速發(fā)展的時代,我們不能因為害怕學生沉迷手機,就徹底禁止他們使用,這是因噎廢食;但也不能對學生使用手機的問題不管不顧,任由其發(fā)展。只有學校、家長和社會齊心協(xié)力,才能讓學生在享受智能手機帶來便利的同時,健康快樂地成長。
希望在未來,我們能找到那個完美的平衡點,讓智能手機真正成為學生成長的好幫手。也希望學生們能珍惜青春時光,遠離手機不良影響,在現(xiàn)實世界中努力綻放屬于自己的光芒。這場關于 15 歲以下學生禁用智能手機的討論,或許只是一個開端,而如何解決這個復雜的問題,還需要我們不斷地探索與實踐,為孩子們創(chuàng)造一個更加美好的成長環(huán)境